做快递比做教师有成就感,折射当今教师地位的尴尬
据2月22日中新网报道,浙江杭州翠苑菜鸟驿站站长江贤俊最近“火”了。
为什么火?原因有三:第一,江贤俊曾经做过20多年的大学教师;第二,春节前,他亲自出题,对他的三名员工进行了“期末考试”,第三,他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快递随叫随到,服务好。
为什么放着副教授不做却干起了快递?一般人都不理解,包括他站里的快递哥都这样问他。江贤俊说,“做快递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跟收入无关。”
江贤俊的充实和成就感来自哪里?他说:“我可以帮人解决很多问题,让我觉得自己被需要了,这就是成就感。”
1月30的都市快报也曾对江贤俊作过报道,江贤俊对“成就感”的阐释更为具体。在他看来,在这个忙碌的空间(菜鸟驿站)里,每天包裹堆进来,又一个个被拿走;熟悉的脸进来又出去,一句“你好”和“谢谢”是他每天最有成就感的事。
当今社会,人们吃穿无需再愁,但很多人却感觉不到幸福。这个中原因,不是钱的问题,物的问题,而是很多人找不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
什么是存在感?是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某种自豪感,说明这个世界需要你,你之于世界仍有价值。
什么是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
也就是说,存在感和成就感非是物质上的填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一个人只有找到存在感,感到有成就,才会感到生活的幸福。
江贤俊说,不做教师做快递不是因为钱,而是为了人们取完快递后的一声“谢谢”,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做教师难道就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吗?
当下,我们的社会,从表面上看,对教育是极其重视的。但这个重视,其实只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重视,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分数,好名次,好大学,以期将来找个好工作,但对整个教育却漠不关心,对教师过分苛责。比如,对德育、体育、劳动、美育等,家长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学生近视现象严重,身体素质下隆、道德意识差,劳动能力缺乏便是例证;对教师更是不重视,虽然尊师口号震天响,但并未落实到行动上。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像征对教师“特殊尊重”的10元教龄津贴更是一个冷笑话,教师每日的付出无人看见,但对违规学生稍加训戒,却会遭到家长的“穷追猛打”,受到相关部门的严厉处罚……如此情况下,教师不仅没有了职业幸福感,产生了“职业倦怠”,更是对职业充满了“恐惧”。之所以仍在为“五斗米”折腰,不过是养家糊口的无奈之举,哪里还会有成就感呢?如果有机会,比如有一家不大的“快递驿站”,就算比做教师赚得钱少些,也会像江贤俊那样,毫不犹豫地辞职,更何况做快递赚得钱还比做教师多呢?
报道中还说:“(江贤俊)做驿站忙碌而自由,空了站在门口抽根烟,或者坐到电脑前下一盘棋,就是他最大的放松。”
当下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则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悠闲,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说,还要应付各种各样与教育教学无甚关联的各种活动、检查、评比,还要与各式各样的“表哥”“表叔”打交道,更要时时焦虑自己每天的言语行为是否过激?是否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还要担心,是否会被20年前教过的学生在街上截住,一顿耳光狂扇……
做快递比做教师有成就感,折射出当下教师地位的尴尬。江贤俊说得没错,只要能糊住口,养住家,“不做教师做快递,跟收入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