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是“双11”的上半场,快递则是下半场。11月13日,国内股市迎来“双11”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令人意外的是,国内上市的四家快递公司全部下跌,表现欠佳。
纵观股市全天,市场震荡走高,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均创出年内新高。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447.84点,涨幅0.44%;深证成指报收11695.00点,涨幅0.43%;创业板指数报1906.44点,涨幅0.31%。
与大盘飘红形成对比的是,快递概念股略显惨淡。顺丰控股下跌3.69%、申通快递下跌3.41%、圆通速递下跌5.03%,韵达下跌1.98%。
不仅仅是快递股,其他“双11”相关概念股也回落明显,苏宁云商跌超5%、南极电商逼近跌停、华鹏飞下跌超3%。
由于“双11”恰逢周末,再加上中国和美国的时差,在美股上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股以及中通、百世等快递股的股价目前仍然停留在11月10日,具体表现只能待美股开盘后才能知晓。
对于快递股等“双11”概念股出现下跌的原因,相关证券分析机构认为,“双11”是明确可预期的事件,股市会先于发力,其影响已经提前反应在之前的股价变动当中。
兴业证券交运行业分析师王品辉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是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和服务质量,快递股股价之所以出现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超预期”的东西表现出来,企业未来应当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加盟商的盈利能力。
对于“双11”后的投资机会,中金公司表示,根据历史数据,当年11月的业务量有望成为下一年的月平均量。随着基数增大,快递业务量增速将趋缓,2018年快递业务量有望增加约100亿件至500亿件。快递股的未来仍十分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