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工作量大,就怕有罚款!”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到来,快递小哥近日与记者交流时,说出的这句话不禁让人心酸。
“以罚代管”这个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的制度,曾让加盟制企业总部加强了对基层的管控,也让基层快递员压力山大。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上市,加盟制企业也开始谋求从“以罚代管”到“以管代罚”的转变。
01“以罚代管”有所好转
近日,为提升“双11”期间的服务质量,申通快递宣布改变管理思路,从“以罚代管”走向“以管代罚”、奖罚分明,设立500万元奖励基金,派送表现优异的网点最高可领取15万。
在罚款方面,申通也给与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全网中转、派送时效放宽考核时间,放宽后仍存在延误的网点,将会被追加处罚。旺季期间,有效申诉、收寄服务处罚标准分别在原有处罚标准基础上降低50%、80%。
据了解,今年以来多家快递企业减轻了罚款力度,例如中通将延误罚款从100元/票降低至每票50元/票;圆通将虚假签收从每票最高700每票降低到每票最高100元,缓解了基层网点和快递员的压力。
一位百世快递员透露,罚款名目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些,但金额有了明显降低。
02弊端日益显现
众所周知,今年春节过后,某快递企业的北京网点因不堪压力关门大吉,“以罚代管”也从行业的潜规则变成了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于“以罚代管”出现的原因,国邮智库专家杨世忠认为,由于总部对加盟网点的约束力较弱,加上快递网络型生产等特征,以罚代管成为当初粗放式管理时的最佳之选。
的确,“以罚代管”有着其历史局限性。在加盟制企业建立快递网络初期,由于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加盟人员的参差不齐,再加上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成为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
当然,“以罚代管”也并非快递行业独有,在很多加盟制行业中都多多少少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张亮麻辣烫”在全国拥有店面超过3500家,90%都是加盟商,如果发现加盟商的重要食材不是由总部提供,每个单品将被罚款500元。
杨世忠表示,“以罚代管”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容易引发基层伪造虚假数据,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真正找到管理和服务的漏洞所在。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一刀切的“以罚代管”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不公平。最重要的是不能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相反如果罚款过重会造成末端的较大压力,加深总部与基层的矛盾。
03转向“以管代罚”
“以罚代管不仅不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与企业上市后要求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业内专家表示,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到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变的时候。
如何真正实现转变?杨世忠认为,“以制度管理为主,以奖罚制度为辅”是目前更适合快递企业的管理方式。
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杨世忠建议快递总部要整体调控全网络畅通运行,有效利用指挥调度系统,基本预估和实现对消费者快递时效的承诺。同时运用经验、规律和大数据,关注流量和流向问题,并提前预备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过,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快递行业还是快递企业,“以罚代管”到“以管代罚”则是大势所趋。
上述业内专家则认为,转向“以管代罚”要多管齐下,国家职能部门要予以关注,遏制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的行为;企业要逐步摒弃家族制的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要提高行业的入门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还要进一步扩大直营比例。
本周末就是“双11”购物狂欢节了,面对即将汹涌而至的快递包裹,各家快递确实应该少一些压在快递员身上的“罚款”大山,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服务提升上,这是实现今年“质量双11”目标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