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快递企业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收件、分拣和运输等环节的效率明显提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快递末端仍然高度依赖人工,短时间内激增的业务量将给网点带来巨大压力。令人欣慰的是,记者走访京城部分快递网点后发现,尽管即将面临业务大考,但历经多年锤炼后,网点应对从容不迫,多种派送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快递员的派送压力。
加人加车扩场地
与快递其他环节类似,末端网点备战“双11”的工作从每年的下半年就开始了。常规的人、车、场地的储备,硬件设备升级、处理模式优化、业务片区调整都是网点备战的重要内容。
“为了应对业务高峰,公司新租了5辆新能源物流车用于网点与转运中心之间的接驳。”中通快递北京定福庄分公司负责人赵涛告诉记者,进入10月份后,网点日收件量猛增至2万余件,派件量也在持续上涨。今年,网点的收派压力肯定会超过去年,提前租好车辆有备无患。
从事新能源物流车租赁的嘉旅新能源总经理贾维光告诉记者,随着“双11”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选择租赁纯电动物流车作为运输工具,很大原因在于使用成本低,租赁平台给车辆提供了保险、维修、保养等多环节的保障,这不仅可以满足快递企业旺季用车的即时需求,且人工、资金等成本相对较低。
记者了解到,嘉旅新能源仅在北京地区就已经推广近1500余辆新能源物流车,其中大部分为快递物流企业所用。贾维光坦言,随着“双11”的临近,快递企业用车需求出现井喷式爆发,很多都是提前租赁备用。“考虑到快递企业的用车需求,公司果断调整相关政策,推出更为灵活的租赁形式,免去快递企业承担购买车辆的高昂成本。”
不仅是车辆,网点也在积极储备操作场地。韵达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号召网点租赁一些小型仓库,实行揽派分流,避免快件量大时出现混乱,提高操作效率。也有一些网点根据自身业务量与兄弟网点一起整合操作场地,共同操作进出港快件,以解决场地不足的难题。
快递超市疏通末端
长期以来,封闭式管理的小区、高档写字楼等由于管理严格,导致快件进门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日常运营中,末端派送渠道不畅将直接对网点稳定运行产生影响,而这在“双11”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社会资源的不断整合,这一状况正逐渐得到改善。
圆通速递北京朝阳十里堡网点负责人刘乃岩整合各方资源,在片区内开设了20余家快递超市,进一步拓宽派件渠道。他的目标是在3年内铺设300余家快递超市,把社区居民的“购物+寄递”服务送到家门口。
在位于通惠家园社区的快递超市内,近百平方米的场地内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二三百件快件按时间和区域顺序摆放在货架上,4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的整理快件,有的扫码录入,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刘乃岩表示,超市营业仅1个多月,快件量就由最初的每天100多件增加到每天700余件。不仅圆通,附近的中通、申通、百世等多家快递企业网点也参与进来,搭建共同配送网络。
“3年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快递网点该如何转型,解决末端痛点。”刘乃岩称,“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布局,去年网点引入全自动分拣系统,区域网点间协同合作加强。目前已有7家兄弟网点使用我们的设备分拣建包。而在末端派送环节,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布局快递超市。”圆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末端难题,从去年开始,圆通着手打造了一批以社区为服务重点的门店,推动快递进社区、拓宽派送渠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11”前夕,不少网点积极与菜鸟驿站、快递服务站等平台展开洽谈合作,以提高“最后一公里”派送效率。尽管快递网点要支付给服务平台一定的派费,但大多数网点表示,合作将有效减轻网点的派送压力,降低快递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好地应对派件高峰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