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来了,对快递有什么影响?
跨境电商平台快递业务量缩减?
目前国内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国际等,都采用保税进口方式备货。在保税进口模式下,进口电商可以提前批量采购商品,并以海运/空运方式将商品运至保税区内的保税仓免税备货,收到消费者订单后,商品会直接从保税仓库经报关报检后发货。
保税仓出仓商品在此次税改之前只需缴纳相对低廉的行邮税,但税改之后不但没有了行邮税的50元起征额,而且很多商品由于适用了新的税制,出仓时将缴纳更高的税额,这部分成本很可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产品零售价将提高,理论上肯定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相对应地,快递单量也会受到影响。
河南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邮政速递物流许明对记者表示:“由于不用再考虑拆单后能够享受到的免税优惠,所以跨境电商平台也不会再对一位顾客购买的多件商品进行拆单,出仓的快递单量自然也会缩减,而且每单的重量也会增加。”
邮政通道业务量上升?
提到邮政通道,“海淘”族们淘到的物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一渠道运到国内的,因为其中很多都属个人邮递物品(邮政小包),适合征收行邮税。另外,个人物品类快件(EMS、民营快递公司快件)也适合征收行邮税。
所谓行邮税,是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简称,是海关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主要是针对旅客携带和个人邮递的自用物品,强调其中的“非贸易性”。行邮税的征收对象是超过海关总署规定数额但仍在合理数量以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具体是指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递物品以及其他个人自用物品。
按照此次财政部发布的消息,为优化税目结构,方便旅客和消费者申报、纳税,提高通关效率,中国将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将目前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50%)调整为三档,调整后税目1、2、3的税率分别为15%、30%、60%。调整之后,由于行邮税打包了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因此整体税率水平较一般贸易要低。
邮政通道是个人“海淘”买家的最爱,因为适用行邮税,所以依然还可以享受50元以下免税的优惠,而且就算所购物品需纳税额超过起征额,也不一定被抽检到。但是被抽检到了,所要补缴的税额可能要高于以往。综合考虑,因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成本的提高,也许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价廉而进入邮政通道, 相应的后者业务量可能会有所上升。
当然事无绝对,尽管跨境电商平台零售商品面临涨价的压力,客观上会提高消费者的税负水平,但改革后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在通关方面将会更便捷;同时,由于纳入政策商品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可查,可准确追溯商品来源和责任,也便于消费者退换货,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所以,消费者在跨境购方面究竟是选择国内跨境电商平台还是自己动手“海淘”,并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徐婧表示:“我国快递业在跨境快件业务量统计方面,目前以邮政渠道数据为主,主要是指通过国际小包形式走万国邮联规则的邮件(个人邮递物品),以及海关《进出境快件监管办法》规制下的个人物品类快件。所以税收新政的施行,对我国跨境快件类影响不大。”
对国内快递企业来说,现在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此次税收新政的施行并不会对快递业务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说,新政的出台有利于快递企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
快递物流企业责任更大?
跨境电商税收新政施行,快递物流企业将一改过去税收方面“袖手旁观”的立场,承担更多的责任。税改前,缴纳个人行邮税的主体是物品的所有人;税改后,电商企业、电商交易平台和物流企业都可能成为物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代扣代缴人。在报关数据操作层面上,税改前一律由电商企业向海关发送物品订单、支付单和物流运单;税改后“三单”将分别由电商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发送,三单信息必须一致。
另据媒体消息,广州海关将在新政实施当天正式上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统一版通关平台(即海关总署版全国通用系统,以下简称“统一版系统”),而其他海关则将于此后3个月内上线。统一版系统4月8日正式上线后,在广州海关开展业务的企业必须在一个月内(即5月8日前)完成切换。从新政实施当天零点开始,全国海关统一对申报的进境清单按新税制计算。同时,统一版系统需要包括电商企业、支付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重新做企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