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快递人人才网   注册 登陆

单日货量破8500吨!优速余联兵:我们更“重”未来!

    其他快递公司以“件”论量时,有这么一家公司却以“吨”论量。

    今年“双11”大战时期,当各快递公司纷纷公布业务量突破往年纪录时,优速快递单日货量突破8500吨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不走寻常路的优速以“我们更重未来”一语宣告了其快递业务的成功转型。

    “大包裹 用优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速的差异化定位,使企业在同质化严重的国内快递市场站稳了脚跟。

定位差异化市场

3~50公斤大件包裹战略

    2015年7月,优速宣布将更换企业标志,全新的标志在设计上更简洁也更具想象力。对于换标一事,优速快递董事长余联兵说,改变的不仅是标志,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决心。

    优速快递发迹于2009年的广东,2013年,优速总部迁至上海。在快递总部云集的上海青浦区,余联兵对优速的定位和发展空间重新思考。

    “电商件日渐成为红海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商务件虽然利润空间较大,但主要业务渠道被顺丰、中邮速递占据,取代难度较大。”余联兵说,要想进行差异化竞争,开拓企业的发展空间,就要继续巩固优速在大件市场的传统优势。做优做强大件业务,把“大包裹用优速”的口号变成客户的认同。

    经过管理层的系统研究和深度调研,优速对未来的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布局:从当初综合性快递服务商向专业化快递服务商转型。优速将深耕3~50公斤“门到门”寄递这一细分业务,努力成为大件包裹快递服务的领跑者。

    大包裹的业务定位让优速从快递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业务操作的改变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在网络运行中不断调整。这些调整涉及到分拨中心改造、路由规划的重新设计、信息系统升级、市场培训等诸多方面。

    事实表明,优速的转型战略经受住了“双11”的考验。在业务高峰面前,特别在部分快递企业对电商件限重的情况下,大量的大包裹进入优速的寄递网络,其面临着巨大的处理和派送压力。

    余联兵说,“双11”当天,全网快件重量突破8500吨,刷新优速内部峰值纪录,此后几日,全网发货量始终维持高位状态。而在国家邮政局和企业旺季工作预案的指导下,优速人积极应对、任劳任怨,揽收率和签收率均名列行业前茅。快递各环节运行平稳高效,未出现任何爆仓、积压、线路瘫痪的情况。

    注重树立企业口碑

    “门到门”收派

    “尽管我们刷新了自己的纪录,证明了大件包裹业务定位的正确性,但是我们离行业巨头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在差距面前,优速人没有任何怯懦和倦怠的理由。”余联兵在今年“双11”总结讲话中,号召全网要夯实基础、放手一搏,紧抓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成就优速人的梦想。

    优速的业务转型得到了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广泛支持。余联兵表示,现在全网上下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大包裹战略正一步步落地,市场效益也将随之逐渐显现。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为加快战略调整,优速对运能、人力、场地、设备、信息等环节逐个补强。仅下半年就搬迁场地12个、改造分拨中心32个、添置货车近300辆,增加人员6000名。正是人、车、场地的投入,为打赢旺季服务战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末端服务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关键环节。对此,余联兵说,与其他快递企业比,优速的优势在于将寄递物品定为其他企业不愿接收的大件产品;而与运输大件商品的传统物流企业相比,优速的优势在于全国性的网络和“门到门”的送货服务。因此,大件包裹和“门到门”收派成为优速相对于其他快递和物流企业的优势。“虽然大件包裹加重了快递员的工作强度,但做好‘门对门’服务将有助于企业树立市场口碑,效果甚至比做小包裹业务还要明显。”

    在所有优速的内部会议上,余联兵强调最多的就是服务。他举例说,用心服务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待每一件快件都要像对待自己的物品那样小心,急客户之所急。在客户电话咨询和查件的过程中,客服人员要礼貌、耐心地进行讲解和回答;在雨雪等极端天气和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要及时、耐心地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在分拣的过程中,分拣员要集中精神,正确分拣快件,不要因为错分或漏分而影响快件时效;在送件之前,快递员要提前和客户进行电话沟通,争取准时、高效地把快件送到客户手中。

    “更重未来,再接再厉。”余联兵说,“优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的起点给了优速人新的希望,这个希望不是现实的麻醉剂,而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催化剂。未来,优速要坚定已有战略思想,让消费者认可优速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