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快递人人才网   注册 登陆

置身“价格寒冬”,快递如何取暖求生?

    当消费者坐享“江浙沪包邮”、“两三块钱发全国”的福利时,多数快递企业基层网点正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根据国家邮政局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近五年来,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7.8倍和3.8倍。增速喜人,但量与价之间的“剪刀差”同时让人忧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中国快递过去5年持续低价竞争或者说“价格战”的真实写照之一。

    进入2016,悬在快递人头上的“剪刀差”能否缩小?“价格寒冬”还将持续多久?如何取暖求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关注。

    “寒冬”恐将延长,价格回暖希望不大

    “剪刀差”的中间有一把“双刃剑”,就是电商。

    一方面,剁手党们养富了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客观上也拉动了快递行业的爆发式发展。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双11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目前,快递行业业务量60%以上由电商件贡献,通达系电商件比例超过70%。

    另一方面,电商普遍推崇的“包邮”营销策略也给快递企业带来诸多困扰。在电商“包邮”的营销模型中,一个核心的原理就是把电商之间的竞争压力转嫁至快递供应商。快递企业在产品同质的情况下,只能靠规模取胜。因此,为了承接更多的订单,在不得不走上价格之路,大打“价格战”,直至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快递行业CR8保持在80%并有略微下降,但CR4几年间下降至50%左右。这说明什么?排名第5-8位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意味着行业龙头竞争激烈、二三梯队后劲十足。行业集中度较低时,议价权相对分散,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一些快递企业不得不使出价格策略保持生存、扩大市场占有率。

    价格阴影下,再加上人口红利终结、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快递企业开始面临“业务量大幅增加,营业额却逐年亏损”的尴尬生存危机。盈利下降使快递企业从总部到基层网点、快递员都人心惶惶,如果“价格寒冬”延期,必须得想办法取暖求生了。

    如何取暖求生?

    寄望1

    资本“抗寒”

    中通融资启动上市计划、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战略投资入股圆通速递、申通借壳上市……资本较量成了快递行业现在和未来几年的新宠儿。

    “资本”对快递企业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一些企业可能会“砸钱”被动补贴来应对价格战,致使行业价格战加剧;另一方面,资本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快递企业改革升级。国家已经明确表态,“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其目的就是通过市场作用与充分竞争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想要彻底走出“价格战”泥淖,资本关键要运用在并购扩张和转型升级两方面。兼并重组和创新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资本作为推动力,可以发挥在提高行业集中度、催生细分新市场、调整业务结构、提升质量和服务、塑造企业品牌等方面的作用,也正是这两方面必然要求和趋势,加速了众多快递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

    寄望2

    “差异”制胜

    导致“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的同质化、低质化。目前,快递企业基础仍比较薄弱,量收增长不够匹配,同质化竞争严重,嵌入供应链程度不深,跨境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个性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多层次用邮需求。

    如何克服过度依赖电商综合症?必须敢于向现有的产品结构“动刀”。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引导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流程再造,丰富产品体系,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模式转变,提高国际运营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寄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言外之意,就是要求快递企业走差异化道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除了在原有的“电商快递”与“标准快递”基础上拓展增值服务外,最主要的就是丰富产品层次。其中,制造业和跨境电商是两个必须要抓住的“风口”。对于中国快递来讲,这两个“风口”已经势起,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

    “风口”面前,机会均等。你敢向自身“动刀”,给未来一个承诺吗?

    寄望3

    “服务”为王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报告指出,快递业进入“服务时代”,新兴模式引领“新风尚”。在坐稳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的,服务提升与转型升级成为快递业的“耀眼明星”。在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服务质量逐渐成为消费者看重的要素。

    产品价格高低,一般与商品本身价值成正比,快递业中高端产品服务分化明显,很多快递企业开始关注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开始认清要想走出价格战的漩涡,就必须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用产品品质在“价格战”中突围,以产品创新为先导,走差异化精品路线。

    海底捞服务至上的案例众所周知,如何从竞争惨烈的餐饮混战中立稳脚跟的,服务管理是其独特杀手锏之一,海底捞对于服务的重视已经渗透到了各个环节,比如让等待充满快乐、节约当道的点菜服务、及时到位的席间服务、不时给些小恩惠、服务好员工等等。效仿这种服务至上的精神,是不是也有快递企业可以做到服务好基层员工、让消费者充满快乐地等待、不时给些优惠、根据所寄递产品提供专业特色服务……

    宏观来看,我国已经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快递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同时放开了部分竞争性包裹寄递资费,并完善了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价格寒冬”期间,许多来不及转型的小企业,甚至大企业,都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被淘汰。

    要想在价格竞争寒冬中生存下去,势必要团结资本转型升级、运用差异化提升综合竞争力、提升服务和消费者体验。2016年已经到来,要想平息价格战的战火,还需整个快递行业共同进退。

    大家说•价格战

    玫瑰:打价格战到最后下课的就是自己。快递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派费收入又那么辛苦,再打价格战就是面临下课,死的最快。

    德辉:从实际出发,对于很多客户来说,你价格涨一点无所谓,涨同时服务涨了吗?很多客户在乎的是服务,质量,像我这边很多客户就是这样,你说你要服务没服务,要价格没价格,我凭什么发你。在我看来,涨价格等于一个人自抬身价,你自身优质,无需多讲,就知道你这个人不一样,本身不优质,再涨价,别人怎么看还是不行。

    韵舒嘉:也要看客户,现在的淘宝客户,做一个天天特价,9.9全国包邮。替他们想想,快递降不下来,活动没法做,在淘宝上就是等死。通达系过于依赖电商,电商则受限于淘宝规则,淘宝规则则是为了平台竞争力。所以要想要快递价格提高,首先取消价格战的却不是快递,而是电商平台。

    飘逸:通达总公司应该先试点,比如用一个城市,上海为例子,上海派件服务达到顺丰的要求,送货上门,电联收件人,派件费总公司补贴到位,发出去的电商件增加费用(涨价3到5元),用特有面单,全国对这个上海新面单派件,必须达到更好的服务,当然新面单派件费涨价补贴到位。逐步实现服务,价格双增长……

    水煮肉片:电子运单取代纸质运单成本在下降,自动分拣线取代人工分拣线成本在下降。业务量大了,派件成本在下降,电动车的大规模使用运输成本在下降,但人工成本一年至少要涨10% 。同时还有考虑一个问题扩张的成本。包括涉及到融资的成本,投资的回报率。应对价格战,集体涨价最好,但问题是集体涨价会不会被反垄断调查和反不正当竞争调查。高峰涨价也是一个不会死的窗口期,过滤顾客,降低峰值,保证品质。置之死地而后生,先花钱提高品质,不涨价坚持到最后。

    赵小敏:价格战还会持续打,力度会更大,会从中国打到国外。目前这些快递企业手中没有什么牌可大,缺乏核心竞争力,谁也很难把对方一口气吃掉,无论是营销还是产品及服务都缺乏决定性的力量,接下来就看资本的力量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快递企业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有钱能否用好才是重点,资本会引导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