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快递人人才网   注册 登陆

“海归派”常皓:换一个思路做快递,就“活”了

    常皓,85后,海归,中通快递锦州负责人,几个看似冲突的标签,在他身上一点点和谐,而传言中东北商人的强悍、直爽和海量,却并不清晰。

    “最初做快递是为了给淘宝店省钱,没想到越做越大,淘宝倒成辅业了。”现在常皓经营的11家中通快递网点,日进港5000余票,出港1.1万余票,拥有1000平方米的店面,市场占有率高达60%。“当年在曼城留学时,第一次去夜店玩,我不会喝酒,就去问酒保要可乐,结果被英国大妈嘲笑了”。这样一位不胜酒力的谦谦君子,这样一位拥有法律和会计双学位的高材生,如何从一个淘宝店开始,打造出一个以快递为核心,集实体店、电商、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圈?

    既然每天都用快递 干脆自己承包网点

    2008年,常皓从英国留学回来,当时国内的电子商务还远不如英国发达,而早已玩转亚马逊的他打算把父母经营的食品公司搬上淘宝。“我的第一单生意就是在朋友的车里谈成的,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我印象特别深”。从不经意间谈成第一单生意到成为淘宝销量冠军,常皓仅用了一年时间,而在背后起作用的是他留英期间积攒的经验。当时,常皓手中还握着在英国做华人旅行社时候赚到的第一桶金,算起来有上百万元的个人资产。时年26岁的他突发奇想,既然每天都要与快递打交道,不如干脆承包个网点试试。

    从产生想法到付诸行动,常皓总是把中间的思量、犹豫减少再减少。2011年,常皓的身份正式变为锦州中通快递经理,开业第一天,他就投资80万元修整店面,三个月后,锦州中通的业务量增长了6倍。从改善形象到提升安全性,常皓这个快递经理在锦州越来越吃得开。

    “安全,是快递最核心的因素。我网点的摄像头数量多到让邮政管理局的领导都惊讶。”在“9·3”大阅兵之前,常皓就采购了一台安检机, 这让锦州中通成为当地第一个采购安检机的民营快递企业。有了安检机,发往北京的包裹还一个没耽误,常皓又一次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投入增加的情况下,业务量的提升是必然的,对基层网点而言,最重要的是盈利能力。常皓告诉记者,从接手中通快递到现在,每年门店、车辆和人员的数量都在增加,前前后后的投资加起来已经超过350万元,但即便如此,实体店、电商和快递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仍然让他的腰包越来越鼓,“快递不仅负责把实体店的食品向市区各大超市配送,也要完成线上订单的配送,货源和快递成为我的左右手,两者结合起来经营,利润空间不小”。

    四年过去了,锦州中通的发展如日中天,但常皓显然并不满足。“就拿对外形象来说,我希望公司的二维码、服务号的二维码等也能喷绘在中通车体上,形成规模化的效应”“我也希望我们的车体上不光有总部、锦州公司的电话,也有承包区负责人的电话”,这样,客户可以直接联系到承包点,避免层层“盘问”,将问题扼杀在源头。

    常皓笑称,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手捧平板电脑阅读各大媒体的新闻,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在给常皓做军师,让他的经营策略时常显露出更大的格局。

    既然配送速冻食品 干脆涉足同城冷链

    就像当年卖二手光盘曾带给他惊喜,快递业务的增长也在意料之外。快递的价值越来越大,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常皓的商业帝国中,快递已经从“配角”晋升到“主角”。

    2014年,常皓与中国电信开展了异业合作,中国电信在锦州所有的直营和代理门店内均可代收、代派中通快递,而在锦州11家中通快递店内,中国电信的广告也随处可见。不难发现,常皓选择的合作对象网点密集程度极高,二者的合作可以让锦州中通进一步贴近客户,下沉能力逐渐增强。

    与哈根达斯的合作,让常皓又一次意识到手上的资源还有整合利用的空间。常皓父母所经营的食品公司主要代理速冻食品,因此在对这一类食品进行同城配送时就需要冰盒和冰柜,“既然手上有这样的资源,就要把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2015年5月,常皓正式与哈根达斯展开合作,开展夏季冻品B2C同城冷链配送增值服务,中通也因此成为锦州市第一家拥有同城冷链服务的快递企业。

    事实上,常皓主动谈业务,从来都是有选择的,在已有资源基础上实现新的“嫁接”,既能节省成本,风险也小。2015年入秋,常皓又与当地农科所达成合作,锦州中通将负责配送农科所种植的有机葡萄。常温、生鲜和冷链,几种不同的业务在常皓的快递公司中得到整合,让同时需要三种业务的客户免于在不同的配送公司之间奔波,常皓又牢牢抓住了这一类客户。

    既然快递业绩大涨 干脆试水餐饮配送

    从淘宝店到快递公司,常皓的扩张之路始终透着一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而如今,他有了更宏大的商业计划,“玩票”的态度转变为“玩命”的执著,快递业,常皓是打算一直干下去了。

    “打造社区服务App的需求我已经提交给相关的公司,我希望这个App有着与滴滴相似的功能和价值”。根据常皓的构想,这一款App可以实现客户、快递员和快递企业三方的互联互通,客户可以在线下单,企业可以根据快递员所在位置第一时间完成指派,而快递员则可以迅速接单,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通过这样一款App,常皓可以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更重要的是,常皓的目光又一次向关联产业延伸,这一次他看重的是餐饮外卖服务。“送快递和送外卖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不会贸然做全新的业务。我希望通过这个App,去发现二者最大的交集,提前布局。”

    与此同时,常皓已经开始了快递“圈地”运动,“不管是送快递还是送外卖,对于客户而言,最重要的是方便,我要把自己的服务进一步推至客户的家门口”。常皓打算在市区内增开几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一方面可以作为既有货源的另一个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快递代收发,常皓甚至已经为便利店想好了名字:众乐乐。这个名字来源于常皓正在经营的微店品牌。不难看出,从帮父母打理食品公司到开始推广自己的品牌,常皓的商业版图不再是随意的扩张,而是有计划的完善。而众乐乐的内涵,正是常皓个人一个显著的特征,在英国时他大方地把自己发现的商机与朋友分享,这让“倒卖二手光盘”一度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标签。而在不久前,常皓有机会结识了两位上不起学的孩子,他拿出6400元钱为他们支付了学费。

    不管做什么,常皓从未给人一种煞费苦心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对资源加以整合,事业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对蛮荒领域开疆拓土虽然豪迈,但容易头破血流。与热血的父辈有着全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他是骑着快递“黑马”闯天下的企业家,行业年轻,他也年轻。

    那常皓的秘密呢?既然已有,何不利用,或许是最好的答案,而这也是年轻一代创业创新共有的注脚。他们不懂“插秧”,但是对“嫁接”得心应手,利用现有的根茎长出自己的果实。青年创客,这是他们最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