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快递人人才网   注册 登陆

货运版“滴滴打车”,能否撬动第三方运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情和资本的青睐,让共享经济模式突破出租客运领域,在快递物流市场也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尤其是在今年“双11”末端配送压力增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和卖家更换了同城配送方式。他们用货运在线匹配平台下单,不通过快递企业,而是通过APP获得性价比更高的落地配服务,就像在就餐时选择私人厨师一样。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共享经济结合产生的货运在线匹配平台,是否能够成为撬动快递企业第三方运力的新生力量?

    司机老甄和他的共享经济

    “你看,这是我在云鸟配送的工牌;这是我在速派得的工牌;这件坎肩是美菜网发的,我现在是他们在北京东四区域配送的班长……”一见面,个体货运司机甄海勇就把身上“行头”的来历一一介绍给记者。老甄年过四十,对时下这些货运在线匹配平台如数家珍。“云鸟、速派得、蓝犀牛和一号货车,这些平台我都用过。对比过收益后,我现在基本只在云鸟上接单了。”

    八年前,老甄辞掉了在北京黄记煌某分店当物流经理的工作,开始跑个体货运。“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那会儿房地产特别火,我每天都在运输建材和五金产品,平均月收入能有一万五六。”快递物流是最敏感的经济风向标。“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作为一线从业者,老甄总是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经济形势是否景气。

    “两年前,房地产开始滑坡,我没有多少业务可做,就开始在北京新发地搞生鲜和食品配送。那时,我注意到有人在做货运版的‘滴滴打车’。其实,一开始,也没多少人用。”说起与货运在线匹配平台的关系,老甄觉得既是机缘巧合,却也是必然选择。“虽然改运生鲜和食品,但业务量依然大不如前,月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这时,正好有朋友把云鸟介绍给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用了。”

    试用后,老甄觉得效果不错。他不再是过去那个在新发地看天吃饭、等米下锅的个体货运司机,人生中首次融入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共享经济平台,尽管他可能并不了解这个平台和所谓的“共享经济”象征着什么。因为既有管理经验,又精通业务,他还当上了云鸟客户美菜网在东四区域的配送班长。他几乎无师自通,很快就知道了如何选择收益最高的平台,如何在平台上获得性价比最高的订单,如何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每天夜里一点半,老甄从云鸟平台接单;两点,出门,开车到美菜网的仓库接收并清点、整理当日需要配送的货物;六点半,准时到东四某家小店享受两个烧饼和一碗羊汤的标配早餐,这家店的米面粮油都由他负责配送;八点,开始挨个给班上的司机打电话确认配送的进度;十点,结束在东四大街小巷的穿梭配送,给班上的司机打电话再次确认进度并询问是否需要增援。如果下午没有以前相熟的老主顾要送货,老甄就要开始补充睡眠了。“和以前相比,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方式让我更自由,也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了。”

    最值得尝试的乙方

    长期以来,快递企业从每年上半年就开始为当年“双 11”筹备和补强运力,存在对运力的巨大刚需。对快递企业来说,与第三方运力的合作对象从个体货运司机到货运车队,再到车辆租赁公司,一直是企业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短期雇佣合同关系。那么,不妨将加强与货运在线匹配平台的合作,作为现实地拥抱共享经济的开始。

    记者曾就此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大部分人觉得这主意很平常,无非是把乙方换成某个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但是,同样是匹配运力资源和运输需求,前者类似于投亲靠友,而货运在线匹配平台凭借的是信息平台上陌生人之间的点对点,虽然形式看似相同,但因为连接手段不同,其实整个过程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汽车及其所象征的运力资源是最容易理解并付诸实践的共享经济。在剖析共享经济的《我的即是你的—论“协同消费”之兴起》一书中,作者伯茨曼和罗杰斯把共享经济分成产品服务体系、市场再流通和协同式生活这三种类型。产品服务体系是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老甄和他的货车都属于这个范畴。市场再流通是颠覆了买多一个和买新的行为,互联网成为二手交易平台,既可以购买,也可以各取所需地交换。协同式生活是指人们用来再利用或交换的时间、技能或空间等隐形资源。

    货运在线匹配平台对闲置运力及有效需求的合理配置,放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是行业资源配置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变化—并非对资源不感兴趣,而是对资源并不过度占有。对快递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第二梯队的快递企业而言,这点显然更高效务实,也更具商业价值。在“双11”快递业务处理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语境下,这种更强调社会收益的商业模式无疑是第三方运力市场上值得关注的新兴力量,也是快递企业最值得尝试的乙方。

    观点:信任与生存

    与老甄在一起的这段经历,让记者对货运在线匹配平台的理解也丰富起来,不仅仅是 APP 在手机屏幕上那种冷冰冰的展示,还亲身体验了它是如何改变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影响第三方运力市场的发展。从理论和价值观角度看,货运在线匹配平台是第三方运力发展的一条新路径,能否真正落地,结果是开放式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模式和共享经济会混合共存。二者有时会在彼此领域里通过寻求协同以相互提升价值,有时会激烈竞争以谋求取代对方。

    与阿里巴巴创立支付宝的初衷一样,信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是“互联网 +”时代最好的通行证。从客户的角度讲,使用货运在线匹配平台最大的挑战是信任。不少人认为,个体之间和机构之间的信任缺失,可能会为此类模式的推广带来障碍。如果互联网自带的信任积累无法保证这种商业模式的运转,要通过怎样的制度设计来为其增加砝码呢?

    从目前来看,云鸟等货运在线匹配平台对此采取了最主流、最稳妥的解决方案—在线评价制度。老甄就为自己是云鸟平台上少数几名高星级司机自豪不已。客户在平台上评价司机的服务,回复他人的评论,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信任就达成了。共享本身就是强大的管理机制,需要的只是设计规则,在参与者内部形成监管。在这种规则下,客户通过评价信息可以形成对司机的大致印象。当然,设立与在线评价制度紧密相关的现金奖惩机制也必不可少。

    比起信任,更现实的问题是生存。平台与司机按日结算运费,客户与平台却是按月结算运费。这些货运在线匹配平台无一例外都正处于创业期,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撑。不停地融资,成为他们现阶段的唯一选择。至于何时能盈利,业务量达到何种规模能盈利,因为各自运营模式不尽相同,所以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定的答案。但至少,能获得不断的融资,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资本的正向态度。

    与大客户合作,不断提升并稳定自身业务规模,显然是解决盈利问题的手段之一。云鸟通过成为苏宁开放物流的合作伙伴,在“4·18”与苏宁初次合作后,在“6·18”、“8·18”和“双 11”期间继续与后者合作,负责中小件配送。记者从云鸟了解到,云鸟车辆从入仓到完成配送全程 4 小时,单趟比传统车队少1.5个小时。基于此,每日可多发车辆 1~2 次,满足电商平台一日多送的服务需求。此外,配送人员实时用地图标出送货位置并规划路线,提前与客户沟通,也为服务体验加分不少。

    作为云鸟的主要竞争对手,速派得于 8 月和 9 月先后与德邦和全峰达成合作。合作初期,德邦和全峰通过 APP 和网页在速派得平台下单,后者再借助智能路由进行路线规划和自动匹配。将来,双方会实现系统对接。速派得通过快速响应、多取多送,旨在消除传统模式运作中多批次零散货物配送的痛点,实现客户满意度和双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