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思考——复盘“双11”!
日历翻到12月,快递人终于有时间慢下脚步、放平心态,回头检视快递在今年“双11”的得失成败。
寄递环节时效性的显著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商新兴业态的支持,以及新式末端投递方式的一展身手等,成为企业半年来备战工作的集中展示。而大量对“双11”快件的新闻报道,以及企业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响应和处理,既表明社会对快递关注度的提升,也说明快递业与民生福祉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表明快递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
“双11”已经结束,旺季还在继续,“双12”、元旦、春节将接踵而至。此刻复盘“双11”,既是为了今年旺季的平稳度过,也是为了给下一年的发展夯实根基。
1各界关注添动力
克强总理高度关注快递业的示范效应,在今年愈发显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利用旺季的契机与快递“零距离”——“双11”前后,陕西、青海、甘肃、黑龙江等西部省份领导深入快递一线,了解企业在业务高峰期间的生产情况,东莞、福州等东部城市领导则深入调研快递业对于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双11”,亦成为各路媒体的关注重点,而在组织媒体了解真实的快递方面,邮政管理部门走在了前面。
关注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既表明快递业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链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这也表明快递人需要加倍努力去履行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加速转型,发挥应有的经济拉动作用。
2大件寄递应需求
今年,“双11”快件中不仅有小巧玲珑的服装鞋帽,还有分量十足的油米杂粮,更有“身宽体胖”的大型家电。而德邦、苏宁、日日顺等快递物流企业,也纷纷推出相应的寄递服务。
针对大型家电需要安装调试的特点,苏宁还特别推出了“家电送装一体”服务,“双11”当日,苏宁就完成了10.5万单送装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件寄递服务有效回应了市场需求,但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大件产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点的派件压力和人工成本。因此,能否增加大件服务的附加值,创新服务内容,解决潜在消费痛点,则成为保障这一服务持续发展的关键。
3数据应用强预警
11月12日零时,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信息系统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双11”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1.48亿件,与之前的预测相差无几。准确的业务数据预测和及时预警,成为行业管理部门掌握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的有效依据。
电子面单的使用,也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普通面单相比,电子面单通过对20亿个地址数据和1000万个词库进行计算,可以更精确地将包裹确定到最后的快递网点,既可以实现包裹流向的预测和送货时间分析,又可以使包裹分拣不再是技术活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航空发力高品质
“双11”期间,生鲜、高单价产品往往会选择通过航空完成干线运输,因此,航空资源成为企业的“旺季必争之地”。今年,圆通航空成为中国航空快递的新成员,9月26日,圆通“淘宝号”全货机首航。11月24日,圆通西安——杭州航线开通。
虽然只有3架飞机,但从圆通与波音公司签订的购机协议来看,其在航空快件领域有着强烈的发展意愿。顺丰航空在建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同时,不断扩充机队规模,今年“双11”期间又有2架全货机加入了顺丰机队。而中邮航则在不断提升飞机的保障维修能力。
除了以上三家企业,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也在积极与航空公司和空港展开合作。申通等快递企业已经入驻陕西西咸空港新城,为航班腹舱携带的快件建立了处理中心。而在建的北京新机场,也吸引了众多快递企业的目光。
需要注意的是,高品质的服务同时意味着高价格,而目前普通电商件显然难以上机。因此,快递企业在开发新型运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推出高端服务和定制化产品。唯有如此,中国快递业的航空件才能顺利起飞。
5仓配一体提时效
“仓配一体化”服务在去年“双11”华丽登场,经过一年的积累,这一服务在今年释放出惊人的爆发力。百世汇通、宅急送、中邮速递、顺丰等快递企业通过强化仓储服务能力,加大技术投入,有效提升了快件时效;同时,入驻仓储的品牌商,也通过快递企业的延伸服务,大幅降低了自身的管理成本。对于城市中的消费者来说,旺季业务高峰期,当天下单次日收到商品已不再是新鲜事。
苏宁将门店变为先行仓的模式,在与阿里合作后的“双11”首秀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双11”当日,苏宁“急速达”完成配送4.9万单。而随着社区电商及区域微商的发展,门店型仓储还将在极速配送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6快递用上“黑科技”
今年,快递企业应对业务高峰的准备可不只有人、车、场地这“老三篇”。自动分拣线成为快递企业争相配置的“神器”,其不但大大提升了处理效率,还降低了用工数量。由此,往年分拣中心的喧闹和忙碌,被自动分拣线的一分淡定和从容所替代。此外,谷歌的定位眼镜、仓储用ALOG机器人,也成为今年“双11”快递中的“黑科技”。
除了硬件设备,软件管理系统也发生了变革。快递“软实力”在数据网络运行、干线运输的车辆管理、仓储拣选路径规划等方面发挥着惊人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将让快递越来越神奇。
7快递下乡已成风
2014年才登上舞台的快递下乡,在今年的旺季中大展身手。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快递更大的作用在于逆向物流,将乡村的农产品和土特产送到城里人的餐桌和家里。今年“双11”前的收蟹季,七成阳澄湖大闸蟹通过快递销售到全国各地。而在年底,将有更多农产品通过快递从农村走进城市。
对于通信资源稀缺、快递网络尚不完善的偏远山区,村邮站为村民网购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东塘村,小小的村邮站因为“双11”的到来愈发热闹。村民在村邮站的电脑上给家人挑选礼品购买农资,而商品则在邮递员和快递员的共同努力下被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在千千万万这样的小山村里,村邮站给村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邮政则为村民踏出了一条“买世界”的大路。在普惠邮政的作用下,城里的“流行风”也吹入寻常农户家。
8新式投递显身手
今年“双11”,智能快件箱在新式末端投递中展露头角。11月11~15日,速递易日均投递量从78万件增至140万件,5天累计投递量为569万件。快件箱前聚集着派件和取件的人群,则成为很多城市的“旺季景观”。顺丰的丰巢快件箱更是通过打通数据系统,完成了规模最大的“批量首单”业务。此外,校园、社区的快递自提点,日派件量也成倍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新式投递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快递员利用快件箱管理上的漏洞,提前占用格口,造成了派件资源的浪费。而权责不明、操作不规范的自提点,也存在发生消费纠纷的可能。这既需要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不断革新,也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不断完善。
9“网超”借力飞毛腿
如果没有拣货员的“快枪手”和快递员的“飞毛腿”,恐怕想介入网上超市业态的电商仍然处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尴尬境地。今年,超市中的日用快消品无疑是“双11”促销品类中的亮点,无论是京东超市提前促销,还是天猫超市向北拓展,都离不开快递企业的有力支撑。
快消品的特点是商品品类多、体积大、重量沉,对时效性要求较高。考虑到这些因素,快递企业在以消费为主的城市群周边设立大型仓储,强化仓配能力,在向仓储等相关产业延伸业务触角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成为电商开疆扩土的“急先锋”。
10安全之弦不能松
安全是“双11”期间绷得最紧的一根弦。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迅速反应进行应急补救。11月12日,一辆载满“双11”快件的车辆在高速公路起火,千余件快件被烧毁。事情发生后,快递企业迅速与上游电商确认快件商品和市值,并与收件人联系赔偿。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快递企业先行进行赔付。截至25日,大部分快件完成赔付,剩下的百余件快件还在查实过程中。
事情虽然已经平息,但仍值得人们深思。快件的寄递涉及电商平台、快递企业、收件人、干线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保险公司等诸多方面,快件在不同的环节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各方权责进行明确、细致地规定。以便在处理类似事件时能实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