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人将有双证书?2020年:建成一个体系、造就一支队伍
邮政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再提速。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邮政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邮政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也是继合作共建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之后,双方推动邮政行业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举措。
联手 力克瓶颈
加快发展邮政行业职业教育,是推动邮政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对于大规模培养高质量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落实人才强邮战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邮政行业的共识。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高度重视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邮政行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打造职业教育平台;积极推动快递企业开展大规模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编写快递专业教材、申报相关专业、拟订教学标准,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邮政行业特别是快递业的迅猛发展相比,行业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专业开设少、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突破瓶颈已势在必行。
经过国家邮政局与教育部多次沟通协调,梳理和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召开专家座谈会进行研究、论证,并征求各省管局、局内各司局、直属单位、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意见,《指导意见》的起草、审定、完善及印发等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
《指导意见》提出了邮政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四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培养;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
确定了“建成一个体系、造就一支队伍”的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邮政职业教育体系;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数量足、结构优的现代邮政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指导意见》着眼解决行业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邮政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变得更加明晰。
布局 多点破题
针对邮政行业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职业教育
规模,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设置邮政、快递相关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邮政、快递相关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衔接和贯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的“联通路”,搭建专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完整的岗位规范和员工培训标准,鼓励企业依托职业院校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或企业大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
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全面实行邮政、快递专业“双证书”制度。
按照教育部规定开展“中高职贯通”“专接本”等培养模式试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之间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加强教材和师资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今年10月,国家邮政局、教育部合作共建的首家现代邮政学院“落户”北京邮电大学,既是深化部局合作、推进合作办学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先行先试。在邮政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契机,行业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正在突飞猛进并必将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