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宣称“领先五年”背后,物流江湖是谁让刘强东如此害怕?
近期,笔者注意到京东CEO刘强东在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的一番话:“我可以告诉大家,经过京东过去八年打造的物流体系,比目前市场上都至少要领先五年。”
一向自诩物流快的京东,今年除了抛出一些自我肯定的论调之外,似乎并没有非常有力的数据证明自己的优势。而京东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亏损。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如此高调地自我肯定,背后也似乎凸显了京东的不自信和害怕。
相反地,另一个现象同样引起笔者的兴趣,今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带领整个快递物流行业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智慧物流的比拼
作为致力于建设一个社会化物流开放平台的公司,虽然轻资产,但是依靠其无所不在的跨界资源,菜鸟网络——这家成立于2013年5月28日的物流新星正在走向更加让人梦寐以求的未来。我们无意赞美,而是客观地观察。虽然成立才两年多,菜鸟网络却聚合了所有主流快递公司、仓储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邮政网络。
菜鸟的作用在今年双11得到了更集中的体现。今年菜鸟平台上只用1.5天就完成2.5亿订单发货,去年用了7天,时间大幅缩短。7天内有2.6亿个包裹被送到消费者手里,去年用了16天。截止到17日上午,超过94%的双11物流订单已经完成发货,让快递爆仓成为历史。这无疑显示出菜鸟网络强大的社会化物流协作能力。
与京东相比,菜鸟网络在智慧物流道路上走得更远,据公开数据显示,菜鸟网络通过数据驱动的智慧物流系统,每天支持将近200万人送达3500万个包裹,覆盖从全球到中国,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家里,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但是横向来看,京东仍然是传统的送货公司,目前有9万名快递员,每天只能送出300万个包裹,而且主要是在一线城市。
社会协同的必然趋势
其实在当今时代,要提高快递物流的效率,社会化物流是必然趋势。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主流物流快递公司,各种中小型快递公司多如牛毛,如此,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无助于社会整体物流效率的提高。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从形态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送货上门和微笑服务,更多地是需要地参与到与有关物流信息的进程中,实现与企业的互动。
这对传统快递物流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可小觑的挑战。如果靠各家无法完成这样的服务,第三方企业挺身而出,自然顺理成章。菜鸟网络在中国的出现,是带着互联网思维并得以全面践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客户。因此,只有一切以客户为导向,才有出路,才能发展。
相比来说,京东是封闭的体系,对社会化物流歧视,对客户要求严格。由于依赖9万人的传统人力配送模式,京东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他们的打算是将自己的物流网络做大,然后再让商家进入其仓配体系,从而摊薄成本。但事实是,在人群密集、电商消费饱和的一线城市,京东都没能实现盈利。拓展到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这种模式更很难有盈利空间。
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情,如果自己不专业,不如整合专业的公司来做。从整体的社会化物流协作能力来看,还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能与菜鸟网络相比。这种协作能力现在看来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广泛认可。这其中对于落地配公司来说,也是机会千载难逢。现在很多落地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能够加入菜鸟的协同大平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抓到了绝好的机会。
菜鸟网络时代已来临
因此,笔者认为,菜鸟时代已来临,这是属于未来的模式。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物流快递格局将风起云涌。从内部讲,每个企业都要思考,都要研究,究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物流不断提升的品质和效率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要知道,菜鸟成立的两年多来,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已多重变局,看似大局已定,实则变化多端。但是无论怎么变,从整体来看,都离不开社会化的趋势,无论哪一家企业都无法自成体系,必须依靠社会化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菜鸟网络所带来的影响正在改变着中国物流快件的服务和效率。除了其背后的阿里电商平台产生的快件之外,菜鸟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中国物流快递的品质和效率提升。这种提升让各家物流快递企业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更开始引导消费者的服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