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跨境掘金难题多,怎么破?
2014年至今,国家在跨境贸易的政策层面一直释放红利。2014年7月23日和30日,海关总署分别下发了《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即业内俗称的“56号文”和“57号文”,明确了对跨境电商产业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措施。
随后,全国各地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推动跨境业务发展的相应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涉及快递业的内容颇多。以7月28日和30日刚刚公布的上海《关于促进本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为例,均明确要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其中,上海要“支持国内外物流、快递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加强航空、海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对跨境电商业务的运能保障。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山东则“支持邮政、快递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加快建设国际邮政、快递和跨境网购业务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在海外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和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从上述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发展跨境电商及相关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刺激消费力量回流国内的导向是坚定的。政策层面的利好也为快递企业从事跨境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你已经成为“跨境俱乐部”的会员,还是正在准备“入会”,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仔细研究并充分利用政策给予的利好条件,是开展跨境业务的“天字第一号”大事。
建设信息系统
功效:可降低高效网络组建难度
除了把握政策利好,一套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系统是“跨境俱乐部”会员的必备条件之一。
地:建设标准网络
功效 :可培养稳定的用户群体
众所周知,跨境物流一直存在转运流程多、价格高、时效慢这三大痛点。一方面,尽管海关总署“56号文”明确对电子商务出口商品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办理通关手续,但面对急速增长的清关需求,海关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另一方面,相比国内业务,跨境业务的供应链较长且环节复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差异较大。这是“跨境俱乐部”会员们目前普遍面对且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个标准化的快递服务网络是现阶段应对上述问题的最好答案。
首先,随着对跨境物流环节的熟悉和了解,“海淘”消费者对寄递时效的承受力和容忍度较国内消费者更高。尽管流程繁杂,但消费者实实在在接触的环节只有收件。在收件时提供标准化的快递服务,是快递企业争取“海淘”消费者的不二法门。
其次,快递服务网络的标准化程度越高,跨境业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就越强。抛开政策层面与监管力量这些企业不可控的因素,网络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是企业能够且必须牢牢掌控的。实时展示并提供快件在网络中所处的状态,是给消费者最好的“定心丸”。
最后,从联邦快递等国际快递巨头的发展经验来看,标准化网络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管理海外网点。标准、统一的形象是企业的最好代言。对以加盟制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跨境俱乐部”会员而言,快递服务网络的标准化程度很可能成为在跨境业务领域竞争时最关键的“胜负手”。
人:延揽专业人才
功效 :可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与多位业内人士接触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缺人”。对“跨境俱乐部”会员而言,缺乏专业人才是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如果你遇到一位能将直邮、快递、转运、航空专线、海运散货拼柜、夹带等各种运输方式熟稔于心,还了解跨境电商运营的人,请不要犹豫,立即重金将其揽至麾下。因为,这样的“通才”是快递企业从事跨境业务最为稀缺的资源。找不到专业人才怎么办?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推动实践”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相比“外援”而言,从企业内部经过选拔培训脱颖而出的人才往往更熟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业务操作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上面所说的“通才”,“跨境俱乐部”会员还特别需要以下这类“专才”。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从事跨境业务的快递企业及其下属各海外网点中,均设有独立的口岸清关业务部门负责相关事务。组成该部门的就是熟悉所在国口岸通关政策与操作的专业人才。“同样的通关政策由不同的人来执行不一样,由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执行甚至也不一样”是各国在政策执行方面不稳定性的最好写照,这就需要熟悉当地清关情况的人来操作。可以说,谁能够延揽更多的“通才”和“专才”,谁就能在跨境市场中走得更远。
满足消费需求
功效 :可培养稳定的用户群体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网络购物研究报告》显示,92%的网购用户在2014年内进行过“境内网络购物”;15.3%的网购用户在2014年内进行过“跨境网络购物”,整体占比较少。2014年,中国用户在跨境网购时使用过的物流方式主要是“国际快递公司”、“邮政包裹”及“转运”。其中,“邮政包裹”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物流方式,使用比例为37.9%。这就意味着,“跨境俱乐部”会员可以拓展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与国内电商发展的“寡头”格局不同,目前,跨境电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头”市场格局—既有阿里、京东、网易、亚马逊、敦煌网、兰亭集势等大平台,也有唯品会、聚美优品、1 号店等专注于特定品类的垂直平台,还有类似于递四方的中间平台和数不清的创业企业。消费者在各平台间如穿花蝴蝶一般来往,忠诚度并不高。而不少“跨境俱乐部”的会员都开设了自有跨境电商平台,这反映了快递企业基于国内业务发展始终囿于产业链下端的判断和思考,力图从被动的服务供应方向主动的平台方转型。可以说,谁能最快满足消费者“真品、低价、快速”的跨境网购需求,谁就能迅速形成品牌效应,抢占市场的发展制高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快递人”哦!